现在卖房,不会被人耻笑

时间:2025年10月29日 08:33:49 中财网
  大家好啊,我是百夫长。

  一个仍然在地产圈活蹦乱跳的人。

  市场都这样了,我每天在干什么呢?走出去看楼盘,坐下来写稿子,比之前多了一些事情,跟各个城市各行各业的粉丝聊。

  今天跟大家随便聊聊。

  1
  我怎么看楼市呢?
  90%的人都在吐槽楼市,吐槽房子。

  不涨价嘛,还跌了,怼两句很正常。他们不只吐槽房子,其他也吐槽,吐槽楼市只是其中之一,都是噪音,远离。

  我希望大多数朋友都能消除噪音,尤其是不专业的噪音,负面的噪音,不能给出结论的噪音,不能给出具体行动的噪音。

  1、房子是金融品,不是消耗品。

  以前房子为什么能涨?现在房子为什么会跌?金融属性>居住属性,过去30年,楼市不断被2种市场惯性打破、重塑,再打破、再重塑。

  一是涨过头或者跌过头。要么超过基本面,要么落后于基本面。

  二是基本面改变。经济发展了,行业细分了,购房群体发生变化了,以前是煤老板小老板,后来是互联网地产新贵,未来会是AI医药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的新贵。

  2、短期房价一定跌,但长期房价一定涨。

  本来我想放在第三点说,但是想了想,还是提前了。涨跌有序才符合经济规律,只跌不涨是完全背离经济规律的。

  我不想用流量获得大家,我希望用专业获得大家。

  短期=5年。10年太长了,国家和国民都承担不了。

  长期=10年以上。就地产历史,美国超过150年,德国超过100年,日本新加坡超过60年,中国30年不到,太短了。

  摸着他们过河,有涨有跌很正常。

  3、90%的朋友尽快优化现有房产。

  不是说下行了就出手,而是短期内预期一般,或者成本过高。

  先出手了再说吧,涨了再买不就行了,5年后能买到更好的房子。

  以前吐槽卡罗拉凯美瑞馅大皮薄,但这两款销量都极高,名副其实的全球车型。

  以前吐槽苹果手机丑,然后苹果手机卖爆了。

  后来吐槽毛豆Y各种不行,然而每个月卡卡4、5万辆。

  最近小米风波不断啊,又开始吐槽雷军,但是小米订单依然要排半年以上,手机也卖得很好。

  市场啊,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为什么我建议出手房子?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逻辑是2个:
  房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房价是怎么跌下去的?

  讲3个案例吧,不用说教你也能看懂。

  案例1:
  北京,太阳宫板块的太阳公元小区。

  2008年1.8万,2021年房价18.7万,10倍。

  如果把周期拉长,2008年首开精装1.8万,2018年15万,2021年18万+,2024年15万,2025年13万。

  一套92平,2008年165万,2021年最高峰1720万,2018年和2024年小高峰1380万,2025年不到1200万。

  最高涨幅10倍,+1500万。

  最高跌幅30%,-500万。

  案例2:
  上一周重点研究了一下合肥滨湖区的房价变化。

  2006年,滨湖区正式启动,3000+。

  2010年,书香门第开盘,7000。

  2021年,最高峰新房限价2.9万,葛洲坝中国府限价3.5万,附近二手房书香门第最高峰4.5万。

  比如书香门第,位置还行,次新,滨湖最强学区: 46中+合肥师范附小。

  我拉一下书香门第的房价变化:
  46平涨跌太剧烈,118平以上比较平,最直观的是83-93平的小三房,成交量大,总价不高,跨越周期最长。

  17-19 年 年初 , 从2.3涨到2.7 ,
  19年年中- 20年 年底 , 从2.7涨到3,然后最高3.5,
  21 年 大涨 到 4-4.5,
  21-22 年 回落3-3.5,
  23年初又涨到3.6 --3.8、但仅有4个月,随后下滑至3万,
  24年上半年2.7→2.3,
  25年上半年2万→25年下半年1.7。

  从7000到2万到3万到最高4.5,再到3万、2万,现在最低1.7。

  案例3:
  有一个深圳粉丝的房子。

  南山后来一个老牌豪宅,名居绿海湾,位置不错,就是年纪大了。

  113平四房,今年5月花了1500万刚买,20万税费,还有中介费。

  当时粉丝是打算翻新自住,中间有了更好的投资渠道,就想抓紧卖了,挂牌价1600万,如果自己出增值税1580万,如果买家出增值税1500万,说实话,这个价格不好卖。

  我看了一下绿海湾的价格变化。

  2013年入伙。

  2016年,9万。

  2018年,13万。

  2020年,16-19万。

  2022年,13-16万。

  16年到20年,4年翻倍,113平从1100多万涨到2300多万。

  大家不要觉得大城市涨幅少,4年才涨了1倍,一是4年涨1倍非常不错,二是深圳标的物太大了,净收益高达1100多万。

  比如合肥,从100万涨到300万,涨了2倍,收益200万,相比深圳1100多万的收益,各有优势。

  但是反过来,深圳跌幅也是非常大,从2300万跌到1100多万,那可是实打实的1100多万跌没了。

  3
  讲了这么多。
  过去20多年,很多人通过房地产收益了几千万几百万几十万,也有人拿走了同样的钱。

  有人踩中了风口,有人踩中了一脚S。

  跟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走对方向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90%以上的朋友对巨大分化的时代完全无感。

  及时止损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有些朋友会说,你不是说长期房价一定涨吗?那我坚持长期主义不行吗?

  可以。

  但分人,大部分人不行。

  至少5年相当长周期,你要付出时间和资金,等到下一个周期。99%的人等不了。同时,99%的人也完全没必要等。

  比如一个月供1万,5年月供60万,这可是结结实实的60万,跟账面消失了多少钱完全是两码事,甚至你的现金流支撑不到那一天。

  再啰嗦几句:
  1、跟你说XX年筑底的,噪音。抓紧拉黑,反正我没这个本事,别问我。

  2、做多中国。基本面=经济=行业好=购买力=通胀。

  3、为什么说未来房价一定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要生产力能发展,购买力就一定存在。北京的紫京宸园卖得不错,运河玖院卖得不错,上海几千万的豪宅卖得不错,西安华润中海绿城的几个楼盘卖得也不错。

  4、良币驱逐劣币。最近很多地产公司的高管被审查了,恒大碧桂园也出清了,国央企在托底市场,好事,安全,健康。不管房价涨不涨,你是不是会买到更好的房子了,这就行了。

  5、没需要的、跌了比较多的、租售比不高的、价值不大的,请行动吧。这跟未来房价涨不冲突,市场是动态的。

  6、想买房的,不丢人啊,只要是合理的、能控风险,完全支持。
各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