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出大招了!A股规模最大吸收合并项目迎重大进展

时间:2025年07月19日 07:38:14 中财网
[01导读]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下一页

 2  饿了么、美团、京东被约谈,监管的缰绳与万亿赛道的野马

  一纸约谈,为这个盛夏火热的“补贴大战”釜底抽薪。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要求其规范促销、理性竞争。 这并非一次寻常的“敲打”,而是宣告一个时代的草莽竞争正在落幕,整个即时零售行业正被推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


  监管的缰绳已然收紧,但缰绳下的,是一匹奔向万亿规模的“野马”。当“0元奶茶”和“百亿补贴”的喧嚣逐渐散去,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浮出水面:告别了流量的迷幻药,即时零售的下半场,巨头们将如何竞技?这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存亡,更将重新定义未来数亿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以及百万商家的生存之道。

  “非理性繁荣”的泡沫与价值回归的必然
  此次约谈的直接导火索,是愈演愈烈的补贴大战。从几个月前京东宣布百亿投入,到阿里(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巨资跟进,再到美团的强势应战,这场被业界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补贴战”,让订单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美团的即时零售订单量一度突破1.5亿单,淘宝闪购也宣布日订单量突破8000万。

  然而,亮眼的数据背后,是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都承认的“泡沫”。他直言,整个市场从年初日均1亿单到7月高峰期的2.5亿单,其中绝大部分并非真实需求的增长,而是补贴刺激下的应激消费。

  这种“繁荣”的代价是巨大的:商家被裹挟进赔本赚吆喝的漩涡,不参加活动就没有流量,参加了又利润微薄;骑手疲于奔命,配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看似得到了实惠,但这种模式终究不可持续,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补贴退潮后往往是变相的涨价。

  监管的介入,正是要刺破这种“非理性繁荣”,将竞争拉回到“价值”的轨道。官方措辞中的“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点明了未来的方向:竞争的核心不再是谁更能烧钱,而是谁能为消费者、商家、骑手乃至整个社会创造更可持续的价值。

  从“送外卖”到“送万物”的终极对决
  约谈名单上的三家企业——美团、饿了么、京东,早已不是单纯的外卖平台。它们的终极战场,是“万物到家”的即时零售。 这是一个预计在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的庞大市场,也是重构中国线上线下商业生态的关键一役。三者的基因与战略各异,决定了它们在这场新战事中的不同打法。

  美团:守成的“全能王者”
  美团凭借其在外卖领域建立的强大用户心智和无可匹敌的即时配送网络,在即时零售领域占据先发优势。其“美团闪购”业务,通过“闪电仓+本地门店”的模式,正将触角从餐饮延伸至商超、医药、数码、美妆等一切品类。美团的逻辑是以餐饮外卖这一高频服务带动其他低频但高价值品类的消费,形成一个流量自循环的生态。在新的监管环境下,美团的挑战在于如何从规模优势转向效率和价值优势,平衡商家利润与平台抽成,并切实提升骑手的职业保障。

  阿里(饿了么+淘宝闪购):协同作战的“生态军团”
  阿里正举全集团之力,将饿了么与淘宝天猫深度整合。 “淘宝闪购”作为一级入口,直接利用淘宝庞大的用户流量,而饿了么则提供关键的本地履约能力。这种“电商基因+本地服务”的组合,让阿里得以用一种“轻资产重协同”的模式入局,目标是打造“电商的低价,即时零售的速度”这一全新体验。阿里的优势在于其成熟的品牌商家资源和强大的电商运营能力,其破局点在于能否真正实现生态内部的无缝协同,将流量高效地转化为有价值的即时消费订单。

  京东:重装上阵的“品质玩家”
  京东以其自建的物流体系和对供应链的强力把控,走出了一条与美团、阿里截然不同的道路。 通过整合达达,推出的“京东秒送”和“小时购”业务,主打商超、3C数码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强调品质与服务确定性。京东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举措,也试图在行业内树立新的雇主品牌标杆,这既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可能成为其吸引和稳定核心运力的竞争优势。京东的模式更“重”,但护城河也更深,它赌的是消费者在满足了“快”的基本需求后,会越来越看重“好”的体验。

  合规的框架与价值创造的新维度
  监管约谈,为这场狂野的战争划定了边界,但并未终结竞争。相反,一场更复杂、更考验内功的“价值战”已经打响。未来的赢家,必须学会在合规的框架内,从三个维度寻求突破:
  技术的深度赋能:人工智能将不再是概念,而是降本增效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智能算法优化需求预测、动态定价、骑手路径规划,平台能够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履约成本。

  供应链的精细化革命:竞争将从前端的流量抢夺,下沉到后端的供应链整合。谁能更深入地与本地商户、品牌商合作,通过数字化工具帮助商家优化库存和选品,谁就能提供更丰富、更具性价比的商品,从而锁定用户。

  服务体验的全面升级:当“半小时达”成为标配,服务的内涵将极大丰富。这包括了对骑手权益的切实保障,从而带来更稳定的运力和更优质的配送服务;也包括了更精准的商品推荐、更可靠的品质保障和更完善的售后服务,最终实现从“价格锚定”到“价值锚定”的消费者心智转变。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短期内“免费午餐”的减少或许会带来些许失落,但一个更健康、更多元、服务更优质的市场,无疑更符合长远利益。这场由监管介入而引发的行业变局,最终将筛选出那些真正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它们将不再仅仅是“送东西”的渠道,而是成为重塑本地生活方式、提升社会运行效率的新型基础设施。战争的硝烟终将散去,而价值的丰碑,才刚刚开始建立。(新闻晨报)
[01导读] [第02页] [第03页] [第04页] [第05页] [第06页] >>下一页
  中财网
各版头条